1533、呼兰(补昨日欠的一章)_明末钢铁大亨
海棠书屋 > 明末钢铁大亨 > 1533、呼兰(补昨日欠的一章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1533、呼兰(补昨日欠的一章)

  “老爷,咱们今晚这里宿营吗。”娘皮问道。

  此时大军已经到了松花江上。这个年代的江面十分宽阔,冰冻三尺,可以走重达三十吨的基地房车。

  杨凡看了看地图,道:“是的,我们就在齐齐哈了滨的北边宿营,这里叫做,嗯,叫做呼兰。”

  “老爷,呼兰是什么意思啊。”林月如眨着大眼睛问道。

  “呼兰是满语,呼兰的意思就是独立的烟筒。女真饶习俗,烟窗是不在房子内部的。而是离开房子几米远独立矗立的一个单独建筑。”杨凡解释道。

  “老爷,那怎么走烟气啊。”梅香不解的问道。

  “嗯,这个简单,女真饶房子南西北三面是火炕,都连着。西炕不住人,用来供神位。而灶坑烧火,烟气从三面炕盘旋一圈后,走地下烟道,或者矮墙烟道连接到房子旁边五六米远的独立烟筒。”

  直到七八十年代,东北传统的民宅烟囱,不是建在山墙上方的屋顶。也不是从房顶中间伸出来,而是立在距房山墙三四尺远的地面上。

  烟囱独立耸立,有圆也有方,下粗上细,逐级向上收敛,外形像一座塔,高出房檐约数尺。这种在房屋外侧竖起的烟囱,民间叫做“落地烟囱”、“跨海烟囱”,满语则称之“呼兰”。

  这种其他地方少见的落地烟囱,来源于满族人山林中的住宅。

  由于他们住宅屋顶是用桦树皮或茅草覆盖,东北冬季风特别大,人们烧炕做饭多用茅草、树枝,往往燃烧不尽。

  如果将烟囱附在墙壁上或设在房顶上,烟火一旦被大风抽出去,落到屋顶上,很容易引起火灾,危害极大。

  所以,就把烟囱设在距离房子稍远一点的地面上,比较安全,经久耐用,成为了东北房屋建造的一大特色。

  落地烟囱,通过有内留烟道的矮墙搭建连通屋内火炕的炕洞,俗称“烟囱桥子”,烟火经过炕洞循环,再经过烟囱桥子,到烟囱口时,已经没有半点火焰、火星儿存在,也就很少发生火灾了。

  “老爷,难道这里是因为有个大烟筒才得名呼兰的吗。”娘皮问道。

  “应给是这样吧,这里人少,这个地方有个不错的大烟筒,就用作地名了。不过这里往南,过了松花江,有一座古城废墟,就是当年大金国的都城会宁府”

  林月如问道:“老爷,岳爷爷要直捣黄龙府,与诸君痛饮尔。是不是这里啊。宋朝的钦徽二帝是不就关押在这里啊。”

  “这个还真不是,黄龙府离这里不远了,过了松花江,有个扶余城,过了扶余城,不远处就是黄龙府了,不过现在应该早已是废墟了。”杨凡解释道:“而钦徽二帝被关押在五国城。那个地方也不在这里。沿着松花江向东北方向走五六百里,有个依兰城遗址,就在那里。”

  哈了滨没有城,只是一个村子,可是呼兰却有一座土堡。这里驻守着建奴的一个牛录。这里是大清最北边的一个据点。

  其实,大清对北边的女真人,他们也是防着的。

  建州女真吞并了辽东各部之后,又吞并了海西女真四部。也就是叶赫、哈达、辉发、乌拉。这些人组成了现在的满洲八旗。

  而东海女真和索伦人、北山女真,始终处于册封糜系状态。这些人随时都有可能袭击建州的城镇。

  清朝建立后,花费了偌大心思,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,把他们各个击破。又通过联姻拉近关系。用了一百年,才算把他们收服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kmacs.org。海棠书屋手机版:https://m.kmacs.org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